通常去看預售屋,代銷除了介紹建案的地點未來的夢外,
也還會特別介紹建材及工法,
記得我前幾次去看預售屋時,對於這些建材、工法完全沒概念,
更別談說怎麼評估、比較
幾乎都是代銷說什麼就是什麼,
完全沒有招架、討論的能力。
剛好在網路上看到這篇,
對這些知識作很深入且圖文並茂的介紹,
覺得很棒,特別轉貼出來跟大家分享囉!!
以下文章轉貼自
一、樓層板:理論上樓層板是越厚越好,一般結構層厚度約在12~18cm,有些自地自建的透天房子,甚至會灌到20cm,標準結構層大多是15cm厚,再加上鋪面層的水泥、沙與拋光磚約5cm厚度,所以樓層總厚度我們都是抓20cm。
建商售屋的DM廣告,或者代銷小姐告訴我們的樓高,是說板心到板心,舉例來說,號稱房子3米2高的房子,我們要自行扣掉20cm,大約就是我們樓地板到天花板的高度,也就是300cm高,一棟蓋超過10層樓的電梯華廈,主樑高度若是抓60cm,所以我們便可判斷,這房子的最低高度,是240cm,假設日後我們要裝潢天花板,大概又要扣掉5cm(角材厚3cm+6MM的板材厚度+燈具管線需要的間距),因此我們便可自行判斷,房子裝潢完成的低天花高度,大概是235cm。
另外近年來一些較高級的建案,會採用一種「中空樓板」的工法,來改善公寓大樓常令人詬病的上下樓層的隔音問題,基本上就筆者所知,中空樓板就是用一種防火的保麗龍球做吸音的介質及材質震動音波的Buffer,而中空樓板含鋪面最少有25cm厚。如下圖: